别叫我赌神:既真实又有人情味的“赌片”,只有周润发才能撑得起来-最新资讯
来源:众播影视时间:2023-06-27 08:59:30

近年来的港片基本都在重复警匪这个元素,很少在银幕上看见其他类型。

对于看香港电影长大的观众来说,无异是一种遗憾,曾经的港片“尽皆过火,尽是癫狂”,配以野蛮生长的无序,为几代人留下了回忆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如今却只能靠单一化维持,难免会心生嗟叹,但周润发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的上映,或许会成为另一种可能。

影片没有了《赌神》中的桀骜与潇洒,取而代之的是返璞归真的生活,故事不再重复港式商业片的套路,而是偏向于感人的剧情,用涓涓细流的细腻感情打动观众。

那些神乎其神的赌技,狂轰滥炸的枪战不见了,映入眼帘的是满满的人情味与接地气的周润发,将生活最重要的“情”诠释的淋漓尽致,褪去铅华,港片依然能叫人潸然泪下。

片中处处可见“人情味”这三个字。

如阿辉在香港落魄潦倒,到澳门后,花叔和中sir他们帮助他度过难关,即使他仍然戒不了赌,他们还是没有放弃,并督促他重新开始。

阿辉看似游手好闲,毫不在乎,对什么都无所谓,秉持得过且过的生活态度,但当好友被基哥威胁时,独自一人不顾危险挺身而出。

与儿子阿阳的关系从只看钱的嫌弃到离不开的得意,就算只是下一碗简单的爱心面,也似惠风和畅。

因为最好吃的东西从来不是什么山珍海味,而是看跟谁吃,吃的是一个“情”字,和家人在一起,什么都是珍馐。

因为最好吃的终归是人,人情比美食更有嚼头,有了人情才会被牵挂,被牵挂了就不会轻易忘记,这才是真正的人情味。

这种人情味看起来很寻常,这种讲述人情味的剧本结构也很俗套,为什么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却能够深入人心?

其实原因并不复杂,在于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本身与当下主流电影的不一样,现在的影片大都充满了商业气息,“情”成了从观众兜里掏钱的虚情假意。

当一部电影失去了情,便很难与观众产生共情,观众也就失去了喜爱之情,而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则让“情”的情绪传递变得真实可信。

如电影的基调并不悲情,反而以温情为主,就连色调都是暖色,表示希望和温暖。

片中展现的“情”并不突兀,也不刻意煽情,是以一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来让观众产生共鸣,达到逻辑自洽和热泪盈眶。

阿阳的母亲李夕已是癌症晚期,将患有自闭症的儿子交给曾经浪荡不羁的伴侣阿辉照顾,自此开启了阿阳与阿辉的互相治愈。

善良温存的阿阳就像一束暖阳照进了阿辉破裂的人生,虽与正常人不同,但他的阳光让阿辉身上的锈迹开始脱落,恢复了原来色泽光亮的模样。

在这个治愈的过程中,电影的意义与现实的联系呼之欲出。

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探讨了生活的本质是什么样的?生活的根本规律又是如何的?以及电影的存在与现实是怎么联系的?

生活的本质是好好活,做有意义的事,阿辉能够一直有人帮助,是因为他年轻时帮助了许多人,如让误入岐途的阿瑞回归正道。

而生活的根本规律则是存在主义,人的存在本身是无意义的,但可以通过自我成就、自我塑造变得有意义,就像阿辉的浪子回头一样。

至于电影与现实的联系,是导演用接地气的爱搭建了一座桥梁,让观众的共情不虚无,而是实实在在在生活中可以感受到的情绪。

如阿辉和阿阳的父子情,阿辉与爱情、亲情、自己和解,导演以筹码为视觉符号,筹码的变化就是阿辉与儿子感情升温,也是他逐渐变好的过程。

以前的阿辉嗜赌如命、用情不一,不顾家庭、不理老婆。

整日吊儿郎当,欠下一屁股债,没有一点男人该有的样子,李夕看不到希望便失望离开。

再次相见,李夕用一场以生命为代价的告别来感化一个浪子,阿阳用质朴的爱让一个父亲回归。

阿辉经历了放不下筹码,放弃筹码到完成李夕的愿望的阶段起伏,学会了直面惨淡的人生又勇于去改变,这何尝不是一种英雄本色。

最后,蒙太奇剪辑形成了跨越时空的一家团聚与阿阳的成长画面。

这是对阿辉的救赎,也是他的改变,更是他来不及说不出口的那一句“对不起”。

这种尽力弥补裂缝的暖意有香港电影独有的慢,将生活化的故事娓娓道来,就像一杯温水,没有热的澎湃,也没有冷的刺激,但有温润的体贴。

其唤醒的不仅仅是对家的呼唤,还有观众心底对港片恋恋不忘的情怀,片中有多处一眼就可以看出的迷影情节。

如周润发说:“你以为我还像当年在香港那么风光吗?”一听到这句台词就会立刻联想到《赌神》中高进随着bgm步入赌场的经典画面。

以及阿辉祭拜的是李小龙,并模仿李小龙的电影片段与经典动作,跟阿阳一起吃路边摊时叼牙签的样子和片尾烧卡片的动作,梦回《英雄本色》中的小马哥。

还有周润发在挂历上写下“一定要找到自己”,并不断改变自己的片段。

跟《秋天的童话》中船头尺在镜子上写了多条誓言,为了茶煲让自己变的更好,遥相呼应。

从《秋天的童话》到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,时间过了36年,茶煲成了阿阳,岁月带走了年纪,带走了青春,但留下了回忆,当初的那份感动仍然不变。

这情怀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,也不是针对特定影片或特定年代,之所以能让感动延续,只因为港片与我们一同成长。

小时候,对社会、人情、世界了解的不多,崇拜的是港片中的江湖义气、兄弟情义,所以《英雄本色》《赌神》等片让我们刻骨铭心。

长大后,品尝了人生百态,不再追求江湖气,反而更珍惜难能可贵的情,港片也由浪漫主义转向生活化,教它的观众去成长、去热爱。

正是这种正向输出的不变,才让我们对港片始终保有一份期待。

而《别叫我“赌神”》定能让几代港片迷,重回那个热爱港片的岁月!

关键词: